返回列表 发帖

无达先生点评熊勇临多宝塔碑


熊勇先生临作

    此碑为天宝十一年所书,并没有形成颜真卿晚期的宽博雄浑风格特点。此碑用笔笔笔藏锋、笔笔回锋,结构疏密匀称,风格严谨庄重。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、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.
   临帖之前需把握一个帖子的风格面貌,是属于雄强豪放型还是小家碧玉型,细致揣摩知道来龙去脉后方下笔,此碑雄强之中还带"媚"意,字体略显稚嫩,明星透出有学习虞世南、欧阳询、褚遂良、薛稷的痕迹.如果要想学到颜真卿晚年独特的颜体风格,此碑并不适宜;但此碑也有它习气不重、笔力强健、结构严谨的优点,单从学习笔力与结构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碑。
    熊勇先生对此碑的把握已经到了相当高的高度,笔法娴熟,用功之深跃然纸上,但一些问题比较明显,下面就熊先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结合图示肤浅的谈谈个人看法:
   此碑的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,只觉骨力劲挺,这和陏、初唐写法近似。如"年",先生所书之"年"中的竖不够劲挺,起笔处太软,出锋处力没送到位;其中三横没空间感,不透气;点写得太草率,应为竖点.
   短撇较粗壮而直,要力送至尖,如"利",先生所书出锋处比较凝滞,左右太挤无空间感,且下端收笔处该基本其平,右边竖钩不够劲挺.
年.jpg
利.jpg

TOP

     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,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,如"身",而先生所书之撇不劲挺,出锋处力未到,竖钩的"腰板"没有直起来,未出内弧度,这也是先生的一个通病.
      竖弯勾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弯出再勾,有弧度感。如:子
      横折勾用的是隶书的笔法,下部有圆弧状,与初唐欧阳询写法同,这在以后的颜真卿碑帖中基本不见。如:为,上面的点的写法典型的储字风格.



[ 本帖最后由 散宜生 于 2008-5-31 11:42 编辑 ]
子.jpg
为.jpg

TOP

先生在用笔上问题不是很大,结构上还需要细致揣摩,该碑在结构上有以下几特点:
       横势偏紧不开张,有稚嫩之感,但空间感十足
        上部上部较紧而下松,即重心偏上,不下沉,不够沉稳。
        横上斜度较大,少有晚年那种横平的老气。
        也临两字与先生共勉

[ 本帖最后由 散宜生 于 2008-6-2 10:10 编辑 ]
文.jpg
波.jpg

TOP

我晕 给我感觉已经很厉害了!无达也真是太心细了!佩服!学习了!我也有这个错误,细节都不太注意~

TOP

非常感谢无达老师的教诲

无达先生,您好!感谢您对我的拙作发表如此细致入微的点评,您说的这些毛病非常有针对性,且这些都是我的通病,如颜书点的用笔我一直未找到真正的切入点,二是横划和钩等也都很肤浅,没有将每一笔真正运到位.其实我真正的楷书功底是欧体九成宫,后来又临习了化度寺碑,我临的多宝塔完全是在欧楷根基上写出来的,通病很多,不够严谨.因为我临多宝塔的次数不是很多,为何临多宝塔是因为我觉得多宝塔碑我就是为了练笔力才学的.您也提到了这点我深为您功力之深所感动.
  我是一名纯业余的书法爱好者,念大学时在学校也参加了书法协会,现在工作多年了,学习书法都是我工作之余一个人的娱乐与消遣,没有人与我分享好坏的感受,现在来这里发表作品能听到像您这样认真的回帖,令我甚感欣慰,这也是对我多年来一个人学习与收获的肯定.衷心的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大家的朋友,像周永、刘中南, 黄开诚, kuzhu, 凌霄君, 洗砚斋主, 残墨, 牟明磊, 墨文00以及无达先生等,有你们对我的鼓励与批评都将是我在书法旅程中不断注入的源动力。谢谢你们了。我最近发了好几幅拙作,有欧体,颜体,王书,张猛龙魏碑等请诸位老师多提些意见。再次感谢无达先生的深入点评!
寒塘渡鹤影,冷月赋诗魂!

TOP

字写得不错,点评也精到.

TOP

这么丑的字也敢发啊

TOP

审得真仔细.谁敢说这字丑呀,能上得了这大堂的字都是很棒的啦!
一定要学习.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