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发帖

本人书法水平远在沈先生之下,没资格、更没能力去指指点点!

做一个睿智的中国人

TOP

我老师就是江鸟.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.他治学严谨,深入传统."书贵瘦硬始通神"是他字的充分表现.

我刚学硬笔字,是从庞开始.他让我知道小小的一枝笔能写出那么美的字来.后来他缺少了"与时俱进".

王字我也学,学后就害怕了,怕的是浙派的"千人一面"

TOP

沈老师的硬笔行书,实在是极好的(楷书比他好的则有很多),谁要有异议,就请他拿出更好的作品来,坚信这个难度是很高的!

曾亲耳听到他说:“王(羲之)字是最高级的,《集王字圣教序》经过上石镌刻后有金石韵味,钢笔的笔尖很硬,所以该帖很适宜于硬笔书法研习。”而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。

比较书艺的高下,沈先生的行书,肯定要比王和庞要好多了,庞的水平不用多说,而王呢,绝对聪明的一个人,写出的字,气息还是很不错的(楼上的几位朋友说“静”,我比较赞同),但太聪明的人,总不太肯用功,所以王的字,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差距是很大的,最简单的办法:只要比较沈和王的软笔书法,高下立判,不用多说。

与沈先生类似的,还有北京的田英章先生,他们两位不仅仅致力于硬笔书法的研习,软笔方面也都有“两把涮子”。但田为何总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呢?在我看来,田的字,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,都比王要好,还好学。

写到这里觉得有些偏题了,还是回过头来说沈老师的字。

说了他那么多的好,当然也要说他的局限性。个人观点:他的字自《集王字圣教序》出,人比较聪明,功夫又深,所以字写出来,行气很好,字也漂亮,很清丽(与他的外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哈哈),但缺点在于字缩的地方比延展的地方多,尚未尽势,则已经收笔,显得有些克意,缺乏王字的那种中和随意的感觉。水至清则无鱼,字写的太精到,反而会影响到其艺术性。他一直在努力,一直在进步,拿他90年代的作品与现下的比较,感觉平和了不少,没有以前那么倚侧(有些朋友说他早年的字比现在的好,因为有特点,我不敢苟同),希望他身体健康,不断地努力下去,仿效前辈大家,暮年变法,写出更多“惊喜”来惠及后学。

TOP

出道早,贡献大,名字响,影响深。

TOP

以下是引用楼二在2006-8-9 15:25:02的发言:

出道早,贡献大,名字响,影响深。

这就是我们硬坛人深受恩惠的、向来敬仰的一代名家------ 江鸟 沈鸿根!

岸柳书法网:www.anliushufa.com        

◎   笔  情  墨  趣  读  神  采     诗  韵  文  心  赏  品  格   ◎     邮箱:anliu@anliushufa.com

TOP

以下是引用kuzhu在2006-8-1 18:44:48的发言:

简单地说,沈字灵气,王字静气,庞字匠气.

纯属个人瞎说一气,三位大师千万不要生气!

[em31]

顶!!!

甘肃兰州西津西路1031号甘肃宇臻物流集团 白林辉     730050  0931-3089750 传真:0931-2929095   E-mail : gsblh@126.com QQ:252531825

TOP

都有名气,可是庞最惨,由当初的美名变成现在的骂名,现在无论在哪个论坛里,只要一提到他老的名字,就会有一片骂声紧接着。三人当中,庞单搞硬笔而不搞毛笔,这就是他的病因,他搞硬笔也算有所尝试,几乎是硬的笔都来,比如:钢笔、美工笔、记号笔、粉笔……
    至于沈先生,我认为他传统功力深厚,软硬兼施,而且在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。似乎他在硬笔方面的成就要笔在毛笔方面的成就大。我读过他的《书法章法》,里面对一些名家的批评也直言不讳,真佩服,不过他对自己的作品似乎有点自负。
   王正良先生也是软硬兼施的好手,据说是王羲之第n代子孙,是或不是姑且不论。水平是高的,但是他搞硬笔,失败就失败在他写的字艺术性太强,不适合初学者,这也许是庞的粉丝比王的粉丝多的原因吧?庞迎合了大众的口味。
喜欢书法
qq:674385474。

TOP

我曾经的榜样。不仅是著名书家,同时也是书法鉴赏专家。
无心柳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