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发帖
原帖由 朱星星 于 2008-5-1 20:13 发表
硬笔临古栏目位于首页,链接页面为http://www.yingbishufa.com/ZUOPIN/lt/index.htm
为了扩充“硬笔临古”栏目内容,向广大书友征求古代碑帖或古代名人手迹的临习作品,对达到要求的作品将制作成网页,置于该栏目子 ...

选临的邓石如篆书弟子职帖,(弟子职释文:弟子职。先生施教,弟子是则。温恭自虚,所受是极。见善从之,闻义则服。兴夜寐,衣带衣带必饰;朝益暮习,小心翼翼。一此不解,是谓学则。少者之事,夜寐早作,既拚盥漱,执事有恪。摄衣共盥,先生乃作。沃盥彻盥,豚拚正席,先生乃坐。出入恭敬,如见宾客。危坐乡师,颜色毋怍。  受业之纪,必由长始;一周则然,其余则否。始诵必作,其次则已。凡言与行,思中以为纪。古之将兴者,必由此始。后至就席,狭坐则起。若有宾客,弟子骏作。对客无让,应且遂行,趋进受命。所求虽不在,必以反命。反坐复业。若有所疑,奉手问之。师出皆)您看我临的这个能用吗?
1.jpg
2.jpg

TOP

谢谢朱老师,已按要求上传相关资料

本人刘建华,无名无份。在部队、机关一直从事宣传、秘书工作,因而喜欢书法,但都是随心所欲地瞎写。前年才偶然发现网上有这么多的书法网站,于是上传了几篇习作,遭到猛砸。有幸得到王羲之书法网的副坛主、中国书法网版主曾旭灿先生的热心指导,并告诉我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,累积了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,任何书家,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。学书法,就得临帖。从那时起我开始临帖,曾先生特在主管的版块设专栏进行评批、指导。说起来那段时间真难熬,但终于挺过来了。我的体会是恒心+毅力占成功的三分之一;悟性占三分之一;融会贯通、创立自己的风格占三分之一。有人顿悟,有人渐悟,我还在领会的过程中。我现在只有勤奋,但缺少悟性,更谈不上风格,不敢轻狂。目前能做到的只是书道中所说的“厚积”而已。
    还望大家多指导啊

[ 本帖最后由 刘建华 于 2008-5-2 23:57 编辑 ]
照片 012.jpg

TOP

临习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
临作者:刘建华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1.jpg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1a.jpg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1b.jpg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1c.jpg

TOP

临习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
临作者:刘建华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2.jpg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2a.jpg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2b.jpg
临孙过庭佛遗教经部分2c.jpg

TOP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
TOP

刘老师是我见到的最勤奋的一个!佩服!

TOP

临习王羲之兰亭序
临作者:刘建华
二临兰亭序1.jpg
二临兰亭序1a.jpg

TOP

临习王羲之兰亭序
临作者:刘建华
二临兰亭序2.jpg
二临兰亭序2a.jpg

TOP

临习王羲之兰亭序
临作者:刘建华
二临兰亭序3.jpg
二临兰亭序3a.jpg

TOP

原帖由 猪猩猩 于 2008-5-2 12:16 发表
临得像吧,说你“似我者死”,临得不像吧,又没有入古,书法就是个怪胎,一味临古。没见过国画临古的

书法就是个怪胎==妙语,可是不临古就“胎死腹中”了。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