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- 帖子
- 521
- 积分
- 900
- 阅读权限
- 20
|
7怎样写联
本帖最后由 陈泽忠 于 2015-9-9 03:26 编辑
在“字”上做文章
字,就是嵌入的字。根据被嵌的字进行渲染,适当配以吉祥、祝福、赞扬、恭维之类的句子,嵌名联也就完成了。根据“字”撰写嵌名联,优点是不需要做深入的考证和推敲的功夫,方便易得,信手拈来,一般用于急就章。缺点是就“字”写联,针对性较差,容易流于平淡。因为与受赠人关系不大,弄不好就成了“通用型”。
如郭沫若赠张重肩联:
道义能担肩似铁;
精神不动重如山。
如蔡锷赠小凤仙联:
此地之凤毛麟角;
其人如仙露明珠。
在“事”上做文章
为了避免嵌名联泛泛的弊端,增加针对性,必须联系嵌名对象的实际情况,如职业、事业、性格、爱好、年龄等。
如文天祥联
天盈正气,抗元披赤胆;
祥绕青霭,保宋尽忠心。
如叶剑英联
剑胆琴心,智擒四害称元帅;
英名伟绩,勇荐一公现精神。
如孙中山联
中华光兴,丹心点亮辛年火;
山河焕彩,巨擘推翻旧帝君。
以上三联,分别突出了文天祥、叶剑英、孙中山的身份和成就,指向专一,他人不能雷同。
文天祥纪念馆“文光杯”征联,每句皆分嵌“文光”二字,又紧扣文天祥的事绩特征。
百代文宗:文能载道,文采风流,文子文孙,文略武韬称百代;
千秋光照:光可鉴人,光明正大,光先光后,光风霁月耀千秋。
在“典”上做文章
用典是一个广义的概念,本文诸节讲的都是用典。本节着重讲在“字”上用典。在“字”上用典,就是言必有据,辞必据典,使对联多一份深沉,多一层思考,多一点蕴涵。
如清末秀才许经明为明诚学校题联:
诚者成也,校者教也;
明以辩之,学以聚之。
上句“诚者成也”,出自《礼记》,原文为“诚者,自成也”,删去一个“自”字。 “校者教之”出自《史记·儒林传》正文。下句“明以辩之”,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原句为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辩之,笃诚之”,在明辩之句中加一“以”字。“学以聚之”语出《易经·乾卦》:君子“学以聚之”。
如题赵英敏嵌名联:
英才淑质尊时辈;
敏事诤言冠群伦。
英才:句出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字正平,淑质贞亮,英才卓砾。”
敏事:句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如翟功印题朱善清联
善人同处,日闻嘉训;
清景不失,自有妙吟。
上句出自南宋范哗《后汉书爰延传》:“善人同处,则日闻嘉训;恶人从游,则日生邪情”。下句出自苏轼《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》:“作诗火急追亡逋,清景一失后难摹”。
如翟功印题陈树德联
树高鸟宿;
德后士趋。
联句典出汉刘向《说苑志丛》:“屋漏者,民去之;水浅者,鱼逃之;树高者,鸟宿之;德厚者,士趋之。”
イ. .イ. .イ. |
|